搜索

媒体报道

您的位置: 首页 - 校园动态 - 媒体报道

【南京日报】南京一中师生同写高考作文,优秀作品集结成册不久出版!

日期:2024-07-02 来源: 作者: 浏览:
A- A+

随着互联网的普及、人工智能的应用,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。那么,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?这是2024年新课标1卷的作文题。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话题,近日,南京一中面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同题作文的倡议,全校25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,连校长也不例外。6月30日,一本集结了该校今年高考师生同题作文优秀作品的《双子星》正式面世,学校同时举行分享交流会。

记者看到,这本作文选集《双子星》收录了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同题作文114篇、教师同题作文29篇,另有校长朱焱的文章作为序言也收录其中。从师生创作的文体看,既有议论文也有小说。

该校语文教研组长包旭东老师介绍,南京一中作为教育部首批科学教育实验校,在科学教育以及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上努力实践、不断探索,渐见成效并初步形成了系列课程矩阵。近40期的“院士1课堂”中,有多位院士曾以互联网、人工智能为题做报告,结合不同学科与角度,带领师生走近科学、探讨话题、审视思辨,与今年的高考作文素材高度契合,因此,看到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以后,学校就倡议全体师生“集体下水”同写2024高考作文,切磋交流,教学相长。全体师生的作品于6月18日前投稿完毕,学校邀请了高考阅卷专家双评,从2500多篇文章中评选出了一等奖作品共143篇,集结成册。

据了解,校长朱焱也参与了此次“下水作文”,文章作为“序言”收录其中。在文中,朱焱校长提出了自己面对这一问题的深思:问题的尽头一定是答案吗?每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为了得到答案吗?

他认为“问题本身即具有独立于答案的价值,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人类看待宏观和微观世界的方式,是人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追求真知的勇气和行动,当问题的独立价值得到突显,我们就不再只关注‘问题’,而更看重‘提问’,无论是传统时代还是人工智能时代,人的主体性、主观能动性、区别于工具的最大特征正在于此。”

活动现场,一批学生针对写作高考同题作文,分享了自己的想法。芮雪同学以《回答时代之问》为题写作,她说:“我认为,在人工智能环境下,问题没有减少,仍旧等待着人去解决。而和人工智能相比,我们的优势大概率不在技术,而在于创造性和对人类传统的理解。所以我们应该运用自己‘人’的特性,拿出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和代代传承的文明智慧来解决问题。只要在牢牢抓住这些特性的基础上去利用人工智能,那我们就可以做到乘时代之风,驾驭人工智能,而非被人工智能所驾驭。”

学生王若水说:“我认为在人工智能环境下最主要的问题,是人类对于‘思考’欲望的减少。人们把思考的任务全盘交给AI,然后沉溺在那些最简单也最虚幻的快乐中。但其实AI的原理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经验和信息,哪怕它会进行数据的重新组合,但归根到底还是人类已知的东西,过分依赖于AI而不进行新的创作,会带来创新的消失AI的作品也会越来越相似,最后变得同质化。”

语文老师、学校思益读书社社长王玲说:“看到学生的作品,我真的觉得很惊讶,他们的思维远比老师日常对他们的了解要深邃。我也参加了这次活动,这对我们也是一次学习促进。”

包旭东老师说,此次高考同题作文的写作活动,是一次教学相长的过程,是一次跨学科教学的实践,也促成了全校师生的群体思考。“这样的一次群体思考,可能开启了一扇窗户,就是我们怎么去面对未来的生存和生活,怎么面向未来做一个学习者,怎么对接已经到来的未来。这样的思考,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产生,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也会产生。让我们持续做一个思考者,相信思考的力量。”

据悉,为了能让师生的作文被更多人看到,这本2024年高考师生同题作文优秀作品选集《双子星》不久后将正式出版发行。

(报道链接:南京一中师生同写高考作文,优秀作品集结成册不久出版!

THE END
打印文章 关闭本页
分享到:
×

用户登录

Baidu
map